文藝
關於44個漢字整形的故事
公元3500年某日,考古學家從古墓葬中挖出一堆光盤。這些光盤已無法讀出,但印在上面的文字卻引起了學者的濃厚興趣。據考證,該種文字流行於21世紀初的中國。
緊接着,許多漢字研究專家爲破譯這些文字卻發生了強烈爭執。比如,他們對轂、轂、轂(“車”上有一短橫)三字是否屬於同一字產生了不同解釋。最後是一名研究“古代計算機”的學者藉助非常原始的“谷歌”搜索技術,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。原來,“轂”是“轂”的簡化字,而“轂”(“車”上有一短橫)又是“轂”的“整形字”。這場漢字改革載於公元2009年一份“通用規範漢字表”檔案上,同批接受文字整形手術的有琴、魅、巽、親、恿、蓐等44個漢字。
分享:
留言: